《明末:从浑河血战开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泡书吧paoshu.cc
严亦飞等人行了一日,便到了三岔河口。
那三岔河距离辽南海州城西约六十里,是辽河、浑河、太子河三河合流入海之处。
因为辽河下游俗称珠子河,浑河下游俗称袋子河,故称“珠袋同流”
。
那三岔河口顾名思义就是三岔河出海之处,一个多月前严亦飞等人前往辽西的三岔河渡口,就位于此处上游百里左右。
在三岔河口,严亦飞等人等了小半日,就只见远处的海平线上先是闪出了一根高耸的桅杆,随后依次出现了三根低矮一些的桅杆的剪影。
原来是辽东水师派来的一艘福船和三艘沙船,共四艘水师战船从觉华岛开来与毛文龙汇合。
此前严亦飞只听过沙船和福船的名字,也模糊的有个印象是沙船小而福船大,剩下就没有什么概念了。
等那四艘船只到了近前,严亦飞才细细的看清了那福船和沙船的模样。
那小些的是当时我国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沙船。
沙船在宋代其名为“防沙平底船”
,在元代称“平底船”
,方头方尾,俗称“方艄”
。
平底的设计使得沙船不怕浅水搁浅。
也因此沙船在近海航行方面性能优越。
茅元仪的《武备志》曾这样记述了沙船这一突出优点:“沙船能调戗使斗风”
。
逆风行船时,帆除获推进力之外,还附带产生使船横向漂移的力。
而沙船上多桅多帆,可以逆风斜行,轮流换向,走“之”
形路线。
沙船
上还有“太平篮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