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.
杠杆原理
奇迹概览
杠杆原理也被称为“杠杆平衡条件”,即两个重物平衡时,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。悄悄告诉大家,本书首发,想更快阅读,百度搜索就可以了。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做杠杆,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,推动杠杆运动的力叫做施力(f1),阻碍杠杆运动的力叫做抗力(f2)。支点到施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施力臂(l1),支点到抗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抗力臂(l2)。要使杠杆平衡,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,即动力x动力臂=阻力x阻力臂,用代数式表示为f1xl1=f2xl2。从上式可看出,要想使杠杆达到平衡,那么,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,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。
⊙奇迹探秘:
1.杠杆原理的提出者是谁?是在什么时间提出来的?
在总结了关于埃及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的经验的基础上,阿基米德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“重心”并提出了“杠杆原理”。
阿基米德(前287—前212),古希腊哲学家、数学家、物理学家。他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(今意大利锡拉库萨)。他的家庭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,家庭十分富有。他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,学识渊博,为人谦逊。他11岁时,借助与王室的关系,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城学习。他在学习期间对数学、力学和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。在学习天文学时,他发明了用水利推动的星球仪,并用它模拟太阳、行星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。为解决用尼罗河水灌溉土地的难题,他还发明了圆筒状的螺旋扬水机,后人称它为“阿基米德螺旋”扬水机。
公元前240年,阿基米德回到叙拉古,当了赫农王的顾问,帮助国王解决生产实践、军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。公元前212年,古罗马军队攻陷叙拉古,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,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死,终年75岁。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,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,以纪念他在数学和力学上的卓越贡献,他被后人称为“力学之父”。
2.杠杆有几种类型?在生活中分别有哪些实例?
第一类:支点在施力点和抗力点的中间,既可以是省力杠杆的,也可以是费力杠杆,主要由支点的位置决定,或者说由臂的长度决定。例如:跷跷板、剪刀、船桨、塔吊等。
第二类:抗力点在施力点和支点中间,由于施力臂总是长于抗力臂,所以它是省力杠杆。例如:坚果夹子、门、订书机、跳水板、扳手、开瓶器等。
第三类:施力点在支点和抗力点之间,由于施力臂总是比抗力臂短,所以是费力杠杆,但是能够节省距离。例如:镊子、鱼竿、皮划艇的桨、下颚、锹、扫帚、球棍等以一手为支点,一手为动力的器械。
走近奇迹
公元前3世纪时期,人们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,经常使用一些简单的机械,如:螺丝、滑车、杠杆、齿轮等工具。而正在亚历山大里亚城求学的阿基米德,特别观察了埃及农民提水用的吊杆和奴隶们撬石头用的撬棍。他发现人们劳动时可以借助一种杠杆来达到省力的目的,而且发现,手握的地方到支点的这一段距离越长,就越省力气。由此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定理:力臂和力(重量)的关系成反比例,这就是杠杆的基本原理。
后来,阿基米德把自己发现的杠杆原理写入一本叫《论平面图形的平衡》的书中。他首先把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“不证自明的公理”,然后从公理出发,运用几何学,再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,从而得出了杠杆原理,即“二重物平衡时,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”。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,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。
一次,国王替埃及托勒密王造了一艘船,因为太大太重,船无法放进海里。于是,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,巧妙地组合各种机械,造出一架机具。在一切准备妥当后,他将牵引机具的绳子交给国王,国王轻轻一拉,大船果然移动下水。国王不得不为阿基米德的才能所折服。
据说,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,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,这种投石器可以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,因为阿基米德的创造,罗马人曾被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。
因此,阿基米德说的一句“假如给我一个支点,我就能撬动地球”,就是对杠杆原理的最巧妙的论述。
⊙奇迹探秘:
3.阿基米德提出的“不证自明的公理”是什么??
(1)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,它们将平衡;
(2)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,重的一端将下倾;(3)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,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;(4)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,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。相反,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;
(5)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。
相关链接
【人体内的杠杆】
人体中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。其中,大部分为费力杠杆,也有小部分是等臂和省力杠杆。
点头或抬头是靠杠杆的作用,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,支点前后各有肌肉,头颅的重量是阻力。支点前后的肌肉的收缩或拉长形成低头或仰头,低头比仰头要省力。
举起重物是靠杠杆作用,肘关节是支点,支点左右都有肌肉,举起一份的重量,肌肉要花费6倍以上的力气,虽然费力,但是可以省一定距离。
如果你弯一下腰,肌肉就要付出接近1200牛顿的拉力。这是由于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间形成的杠杆也是一个费力杠杆。所以,人在弯腰提起重物时,正确的姿式是尽量使重物离身体近一些,以避免肌肉被拉伤。
知识百科
【杠杆原理在中国的记载】
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关于杠杆的记载。战国时代的墨家学派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,在《墨经》中就有2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文字。其中,全面地论述了杠杆的平衡说,里面有等臂的,有不等臂的;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,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。这样的记载,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。在墨子时代,中国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天平与砝码。安徽寿县就曾出土2件公元前4世纪楚国的“王”铜杆秤。根据对《墨经》的分析以及出土实物的验证,墨家学派掌握的杠杆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约200年。
33.浮力定律
奇迹概览
浮力定律是指,浸在流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,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所受到的重力。浮力定律不仅对于人们的生活十分重要,甚至在航海领域它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同时,它还为密度等重要物理概念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。
⊙奇迹探秘:
1.浮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,那么什么是浮力?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