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刃天涯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泡书吧paoshu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第501章又是年关将至
内阁达成一致后,新一期的邸报上,刊登了贾琏奏折的全文,并且在京城里的主要报纸上的醒目位置,都进行了全文刊登。
贾琏,贾不器,这个名字立刻读者们想起了很多不那么美好的往事。
市井之间开启了一场关于贾琏往事的热议,因为这个热议,京城的治安都变好了。
上了邸报,明发全国。这份待遇,贾琏看了都觉得膈应,一个人在书房里长叹一声:“真不当人啊!”
一场鼓动立储的风潮,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,就这么平息了。
是这些人改正错误了么?非也,实在是贾某人过往的战绩太过辉煌了。
按理说,总是要在报纸上打笔仗的,这一次真没有。不是不想,而是不敢。
只能说,作死也不是这么作死的。就算一些年轻的愣头青,也会有家里人和好友拉着他别犯傻,免得被连累。最后,报纸也不敢登啊。
花城这个别称的来历,看看春节就知道了。满大街的花,到处都是卖花人。这个季节,还能看见花,只能是这里了。
光着脚的报童,满大街飞奔,不断的高喊:“卖报卖报!海龙头接受招安,从此海上太平。”
贾琏来之前,本地也是有报纸的,不过都是一些影响力很小的报纸,民间读书人自娱自乐的性质。
巡抚广东之后,贾琏授意之下,薛蟠出钱办了一份报纸,名曰:羊城时报。
有资金,有经验,有技术,特意搞了一条金属活字,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,前几期还免费送。
广州时报在很短的时间内,横扫城内其他报纸,印刷量从最初的三千份,很快就发展到五千份。
当然了,这里面还有下面各州县官员的功劳。他们为了拍马屁,每期都要订五十或一百份。
随着年关来临,新一期的广州时报发行量达到了八千份,这其中王子腾凑了个趣,订了一千份报纸,送往交趾。
基本上这个发行量到头了,这里比不了京城,更比不了江南富庶之地。
新一期的报纸上,有一个招生启事,招生单位为职业技术学校。
没错,贾某人的技校,办到广州来了。还是老套路,学制三年,第一年学理论,后两年学实践。
你要说能学到多少理论,这个真不好讲,但是学技术是肯定没问题的。
就在贾琏大张旗鼓的运作技校时,接到了来自牛继宗的一份公文,他的水师学堂办学受阻,原因是缺老师。
水师衙门成立后,在天津设水师学堂,一切都就位之后突然发现,师资力量严重不足。尽管已经托请英法公使雇佣西洋教师,但远水解不了近渴。本土的船只倒是不难找到老师,难的是西洋战舰的操作,以及一些航海知识,本地老师根本教不了。
举个例子,大海上如何辨认方向,老渔民告诉你,看星星,看月亮,看太阳。问题这些在近海还能发挥点作用,一支以远洋为目的打造的水师,怎么可能用这种方法?以前牛继宗是忽视,等他发现时,已经有点晚了。毕竟是步战出身的将领,缺少相关经验。现在呢,牛继宗请贾琏帮忙,派遣几个老师过去先把课程带起来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