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来说,省级领导班子是五年一换届,当然真正被换下来的人不多,一般有两种情况,第一种情况是升职或调任,第二种情况就是年龄到了,到站就要下车,把位子腾出来给继任者。这些只占少数,大多数人还是会被当选继任的。
早在去年就有人猜测陈市长肯定会往上走,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平城这几年的变化有目共睹,不要说那么多项,单列出一个修路工程,就是十分拿出手的政绩了,所以在省委换届会议上,陈友松以全票通过,被选举为新的副省长。
陈市长高升后,平城市政府的领导班子自然也有了变化,李市长到站下车退休了,罗市长转为正职,张助理和蔡助理都当选为副市长,赵珍珍的职位也变动了,又升了一级,成为了张市长的市长助理。
第151章
赵珍珍本来以为,升为市长助理后,职位高了但同时肩上的责任也多了,肯定会比之前更加忙碌,压力也会更大。
的确算是比较忙碌,张清松跟了陈市长那么多年,工风格也跟他很像,做事不但不喜欢拖,还喜欢做在别人的前面。
张市长主要负责的是财政,行政,农业和商业这几个方面,财政和行政按部就班,不会出什么问题,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农业和商业两方面,平城市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,将搞活经济这个政策贯彻的很好,现在平城无论是大到厂矿企业,还是小到街头的早点摊,生意做的都十分红火,农村各个生产队也都获得了大丰收,陈市长留下的底子实在是太好了,如今形势一片大好。
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。
赵珍珍为助理,需要全面协助张市长的工,张市长经常出差,她一般也要跟着一起去,比之前的确忙了很多,以前在秘书部最多是加加班晚回家一会儿,现在如果出差,两三天不回家也是经常的。
但压力倒没有那么大。
张市长不像陈友松那样不拘言笑,他的性格很开朗,私下里一点架子也没有,何况,和赵珍珍已经认识多年,也是多年的上下级关系,一起工非常有默契。
最近张市长在琢磨生产队的事情,所以带着赵珍珍老往乡下跑,不光是平城的各个县城,连邻省的公社都考察了一番。
平城最富裕的县城是惠阳县,最富裕的公社是红云公社,刚过去的这一年里,他们上交的公粮是所有公社人均最多的。
张市长和赵珍珍等人去考察了一个星期,红云公社之所以这么富裕,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土地比较多,他们公社各个生产队普遍人口少占地广,人均耕种土地都在三亩地左右,第二个原因也很重要的,他们有个特别能干又精明的公社书记,除了集体的土地,他们每家每户还有人均半亩左右的自留地,这个数目很惊人了,譬如一个六口之家,光是自留地就有三亩了。
其他公社的社员自留地,一户最多只有半亩,一般是只有两三分左右,还大多是那种土质贫瘠的边角地,社员也就能种点瓜菜,但人家红云公社就不一样了,三亩地可以种很多东西了,一般的社员会种一茬小麦,再种一茬秋庄稼,这些收入不用上交都是自己的,光是这一笔收入一年就不少呢。
而且还有一个很有趣也让人深思的问题,明明两块紧挨着差不多的地,若是都种了小麦,若一个是集体的,一个是个人的,那收成会差上很多,集体的是吃大锅饭,出工的时候队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,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,不会多干一点的,但自留地就不一样了,因为收入的粮食全是自己的,干活儿特别仔细,锄草的时候一棵杂草都不留。
实际上也不光是平城,邻省的人生产队也存在这种现象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